**,中央媒体《经济参考报》头版发布了一篇文章《部分城市步入“房价过热”区间 审慎房地产金融基调不变》,结合央行公布的**金融数据,明确点出了23座“房价过热”的城市,称在贷款、土地等领域,二季度部分政策有收紧的可能。
结合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对“房住不炒”的重申,我们可以发现,随着一季度楼市数据的开始不断试探住建部的红线,调控的风向已经开始悄悄变了……
【1】
部分城市房价“过热”
《经济参考报》的文章援引了一季度《中国百城房价报告》的数据。报告显示,2019年一季度,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3685元/平方米,同比上涨13.1%。当前房价继续上涨,相比1-2月份12.0%的涨幅,一季度涨幅有所扩大。
同时,报告对100个城市年初累计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进行分类,将其中同比涨幅超过20%的城市划分为“房价过热”的区间。
统计显示,2019年**季度,10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步入到“房价过热”区间,既包含了上海等一线城市,也有呼和浩特、西安等前段时间不断刷屏的“网红城市”,其中,中山房价涨幅**,达到61%的水平。
2019年4月19日,住建部会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19年**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,得出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、土地市场热度回升的结论,与本次城市数据不谋而合。
【2】
房企融资、房贷规模扩张
除了*直接的房价涨幅以外,房企融资和房贷扩张的规模也是衡量楼市温度的两个重要标准。
央行发布的**数据指出,在楼市小幅升温下,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在一季度出现回升,今年一季度,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1.38万亿元,较去年的1.29万亿元同比增加7%。
同时,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18日,4月单月多家房企已发布融资计划近2000亿元,房企融资持续井喷。仅4月18日一日,绿城、深振业、绿地、中南建设、当代置业、融信、时代中国等8家公司同时发布融资计划。
随着房企融资成本降低,融资规模呈现井喷之势,沉寂已久的土地交易市场也重新活跃起来,房企抢地的现象再次出现。
截至目前,已经有21家房企年内拿地过百亿,其中融创拿地金额高达565亿元,万科355.04亿元,新城252.84亿元,中海226.23亿元。
据报道,近期徐州的一块地竞拍轮数竟达到了644轮,创下了徐州土拍时间*长的记录。
【3】
调控的风向已经变了
前有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“房住不炒”,后有央媒撰文直接点名部分城市“房价过热”,其实很直接地说明了一件事:
一季度回暖的楼市数据已经到达了预设的目标点,如果有城市还“收不住腿”,就该“踩红线”了。
今年的房地产调控,只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,一定是“房住不炒”和“一城一策”。而当下,很多城市只看到了“一城一策”,却忘记了还有“房住不炒”。
比如从“*松落户政策”的西安到“大学生买房五折”的呼和浩特,再到“零门槛落户”的石家庄,大部分城市都出现在了这次被点名的“房价过热”名单中。
这其实就是住建部给出的提醒:
就你们这调控成果,还好意思和我说政策放松?这高高举起来的板子看见了吗?
(免责申明:本文为转载,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,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,别无他用,如涉及侵权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,谢谢!)